close

起因: 蒯徹"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 (連結有故事)

如果說, 楚漢爭霸項羽輸在一個爛好人這一點.

打敗他的韓信, 在這個橋段內也是不遑多讓.

先是, 最適合造反的機會沒有造反.(見連結)

項羽與劉邦形成犄角之勢之時, 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混水摸魚時機.

二則, 項羽曾經給韓信的羞辱造成了這個時間點的致命打擊.

(個人以為, 最初的三分天下之計, 就是由蒯徹所提出. 顯示諸葛亮應該熟讀史記.

只是蒯徹沒有成事, 險些有了殺命之禍; 而諸葛亮則鋪了三顧茅廬的梗, 得到了機會.)

天下一統之後,

在沒有反意跟事實的狀況下, 先不該收留了造反過的人(鐘離眛).

給了劉邦最好的理由.

加上本身是項羽死後(而且還打敗項羽)的最強者之外,

手上的實力又是漢軍的最強者(30萬大軍).

恰恰可以說是, 匹夫無罪, 懷璧其罪...

最後符合蒯徹的預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 

才會發生了"會獵雲夢, 韓信被擒"的事件...

高祖誘執韓信,還洛陽,赦天下。

大夫田肯進賀:

陛下得韓信治秦中。秦地,帶河阻山,氣勢雄踞,由上而下,東臨諸侯,沛然莫禦,故得秦者,二萬人可當諸侯百萬。

齊地,瀕居海濱,東有瑯墨之饒,南持泰山之險,西靠濁河之限,北收渤海之利,方二千里,天然雄封也。

故得齊地者,可以二萬人當諸侯十萬。今陛下自都秦中,更須重齊地之治,非至親子弟,不宜王齊。還望後行審慎!

高祖恍然悟云:汝言甚善,朕當依從。

群臣總道,即日下令封齊,不意卻先赦免韓信,眾人始查知,田肯之言,雖在請封,實寓言赦信也

信,功定三秦,次平齊地。田肯不便明說,只先點出韓信,隨將齊地秦境之險要形勢,戰略分析,使高祖自去細思慢想。

劉邦卻也乖覺,隨口稱善,且思韓信功多過少,究未曾實反,當初若據秦、齊而自王,天下不是今日矣!

決意赦信,免滋眾議,降封准陰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skar0218 的頭像
    oskar0218

    快樂的毛毛家族

    oskar02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