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梵谷與Don McLean致敬
請先聽這一首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kvLq0TYiwI
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
--- written by Don McLean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Shadows on the hills
Sketch the trees and the daffodils
Catch 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Starry, starry night
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blaze
Swirling clouds in violet haze
Reflect in Vincent's eyes of china blue
Colors changing hue
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
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Are s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But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side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Starry, starry night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s
Frame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Like the strangers that you've met
The ragged men in ragged clothes
The silver thorn of bloody rose
Lie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di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美國華人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MOCA):
這一張拍得相當有笑果。哈哈!
這個博物館基本上是走人文沉重路線。
把19世紀以來就有很多華人為了尋找更好的生存空間,跑到美國來打拚。
總之,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在美國過得很愉快,獲得人權。
這裡面有一段血淚心酸史,這個博物館基本上就在展出這一段歷史發展與文物。
跟美國印地安人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Indian)不太一樣。
在那邊好像都沒展出什麼印地安人受迫害的悲慘歷史,主要還是著重於印地安人歷史文化。
例如討論一些他們部落文化內容或者是如何對印地安特定種類的馬種進行保育工作之類的。
但是MOCA則不是這樣的形式。
我想這可能也跟國家的支持程度跟預算有關。
美國印地安人博物館是坐落在華爾街南邊,緊鄰哈德遜河的大博物館。
光門口那四尊雕像就夠嗆的了。
但是MOCA則只是在中國城占地不大的博物館而已。
MOCA展出大概分三個部分:
1.早期華人到美國的原因:
因為滿清政府腐敗,國家資源被外國人侵蝕,只有到外地打拚才有生路。
尋找機會的論調。
2.排華法案:
20世紀初美國經濟大衰退那一段時間,很多美國人失業。
華人因為努力又便宜,所以某個程度上更擠壓了美國人的就業市場。
推上到統治階級的思維來說,群眾的不滿如果要讓他們找尋到出口,"燒魔女"這種中古歐洲就盛行的遊戲。
猶太人遇到了,那個時代的華人遇到了,我覺得台灣也有這種有趣的現象。
反正就像湯恩比說的,人類唯一可以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不過排華法案後期,隨著華人第二代開始崛起,配合二次大戰中華人的貢獻和華人社群的合作與一些美國人自己的反思。
排華法案最後也是在美國消失了。
3.歧視
二次大戰一直到近代,華人社群對美國社會有很多貢獻。
但是一直到排華法案被廢止,華人仍然繼續遭受到一些刻板印象的歧視。
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
二次大戰的時候,中國成為了亞洲區對抗日本最有用的國家。
加上有許多華人志願從軍,因此,這個時候華人被宣傳成美國最好的朋友。
等到中華民國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專討論大陸這個區域的政權變動而言)以及麥卡錫主義盛行之後。
所有華人似乎又變成共產黨人,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共產黨族群。
換不同方式的歧視與壓迫又重新開始。
文化上,種族上,經濟上等很多層面都有討論到,非常有趣。
"我流著紅色的血,我是個人"不是嗎?
門口的展示空間,賣一些紀念品。
這張對我來說是非常衝突性的一張照片。
我在紐約市內的博物館,向外望去可以看到光明禪寺或台灣農產公司這種很台灣調的東西。
那種感覺有種很難形容的妙。
照例一樣要偷拍美女。
不過對方都很少抬頭我也不確定是不是亞洲人,斜眼看到覺得是中美混血的女生。
很想鼓起勇氣請他給我拍一張,但是還是沒種,最後就放棄了。
Kenzo是今天很熱心來陪我逛博物館的朋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對於從事任何事情都是最佳的寫照。
"In a startup, absolutely nothing happens unless you make it happen."
我很喜歡的一個作者寫過的一句話,很相似的想法。
老美很幽默,這個作者這樣說完之後就說 :
所以公司的垃圾桶你不倒,也不會有人去倒。好好享受倒垃圾筒的過程!
現代美術館(Meseum of Modern Arts, MOMA)
本來對於逛這個美術館有點興趣缺缺,主要是因為要花錢,好像是二十塊吧。
折台幣將近七百塊,我實在對於附庸風雅還得花錢的行程性趣缺缺。
不過看了介紹,知道這邊有梵谷的Starry Night之後,來的慾望立刻爆增一百倍,成為必要的景點。
(此為鄉巴佬心態)
感謝大頭我們省了兩張20USD的門票,真是愉快啊!
在這樣的基礎下去逛博物館實在是一個很爽快的事情。
進到入口,站在氣球下往外拍驗票入口。
這裡是挑高很高的一個大廳。
據說今天的人潮算是很一般般。
新年的時候,人潮會多到買票或進場都要排隊。
我在逛內部的時候有發現,美術館內特定的展場都有標明人數上限。
位於第五大道上,緊鄰觀光客必逛的各大名牌賣場上最佳動線的現代美術館,在附庸市儈的行程之後,總是要淨化一下心靈,附庸風雅一下。
現代美術館便是一個絕佳的去處。
這是一個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地圖。
他把一些對於各個國家的文化歷史與刻板印象描寫地十分生動,非常有趣。
注意到中間偏右埃及與以色列彼此別過頭去又試圖想要握手的這張圖嗎?
人物的下方都各有一隻豪豬。
是一種豪豬理論的意象傳達。
豪豬在冬天的時候會覺得冷,就想要靠近自己的同伴取暖。
但是又不能靠得太近避免去刺傷對方。
其實我覺得人跟人之間也是這樣,保持一個最適當的距離,取暖而不刺傷對方。
靠得太近,不管是太了解對方或是將自己的感情投注到對方身上,
有時候彼此的付出與給予稍為失衡,如果配合上任何一方有壞心情的話,就可能有其中一方被刺傷。
有時候這並不是故意的。
而只是一種必然性。
我一直很喜歡這個理論,引以為戒。
蘇聯
伊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戰爭?
細節應該有拍到,可以慢慢欣賞。
不過,感覺上要對世界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可能才有笑點吧。
美國當時的心腹大患,古巴。
看不太懂他想表達的。
台灣!!!
Welcome to Taiwan. Cheapest labor in E. Asia.
10 cent hourly wage!(確實很便宜啊 在1970) no strikes(當時根本就是極權國家,只是沒鐵幕,但是有秘密警察)
挺妙的,可以看一下。
日本進口原料,出口奢侈品給美國,下面有放大圖,很有趣。
各色蠟筆線條組成的一幅圖,老實說不太明白怎麼畫得。
總覺得超難的。
這幅畫感覺好像沒什麼,特別之處是整幅畫是用香菸排列出來的。
這個英國藝術家擅長透過作品表達性與社會經濟議題。
她早年就開始也很喜歡抽菸,又對抽菸可能影響健康甚至生命感到焦慮。
因此才有了構想做這幅作品。
騎士(這邊是表現死神)、死亡與惡魔的構圖是16世紀一為作家的作品。
死神的鐮刀。
莫內的水蓮,據說是鎮館之寶。
不過我跟莫內不熟,所以可以說是對牛彈琴~~
感覺上這幅畫畫的應該是水面上的倒影。
水面上有實體的水蓮,但是水面卻反射著地面上物質或者是太陽的倒影。
交錯在水面、水蓮、實體與光影之間。
可能是這樣吧,我也不知道,又不是專家,講一下自己看到的東西摟~~
跟莫內不熟,所以還沒有看內容。
有空再看。
Tim Burton編年史。
我不知道這傢伙是幹什麼的,不過好像大頭這個圈子的都很想看他的特展。
所以我想應該是很有名的人吧。
因為這個編年史的牆很有趣,所以拍了幾張。
看得出來他很喜歡蝙蝠俠,但是我不懂為何他的編年史內卻沒有放入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喔,我看一下內容我懂了,原來他是大導演兼製作人啊!(點一下可以看他的中文維基百科,抱歉我鄉巴佬認識的人不多~~)
據說是Andy Warhol很有名的作品,狀似相同但是其實是不同種類的罐頭。
這讓我想起來黑天鵝這本書內提到的遞延效應,意思是相似的東西組成的跟細節不一樣的東西。
像這一幅作品,每個單位是一個相似的單位,狀似相同。
擺在一起之後,成為一個作品就跟每個類似的單位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了。
就像每個相同的細胞組成特定功能的組織一樣。
其實是類似的東西,但是總成一個整體之後,回過來跟組成單元比較就是一整個不同的東西了。
至於我胡說八道這麼久的東西是三小呢?
我自己知道就好了,抱歉。
拍到這邊心裡已經開始意識到,站在畫旁邊拍照實在是一個超級鄉巴佬的行為。
開始反省~~
中庭照出去的風景實在非常漂亮。
這一幅好像是達利很有名的作品(?)
反正我跟達利也不是很熟,有興趣的自己看一下吧。
小女生長得挺可愛的,很認真地在許多大師的畫作旁猛抄筆記。
非常認真又專注,讓我忍不住一直偷拍他。
可以注意到這幅畫的左下角跟右下角(我有拍攝的)分別有一堆人準備開戰。
畫的主題Collective suicide,我想對描述戰爭的感覺應該不言可喻。
畫的背景根據說明應該是十七世紀西班牙軍隊的侵略戰爭。
戰爭每個人都會說很可怕。
但是小至家庭間人與人的衝突、團體間人與人的衝突,大至社會上團體與團體的衝突或者國與國的衝突與集團政治圈間的衝突,這些是每天報章雜誌都在報導的。
但是幾乎全部的人都沒有一個比較好的基礎訓練或是邏輯思維去支持我們對於這些衝突可能形成的原因與可以解決的方式。
但是,我們還是不斷地不自覺地在吸收這些資訊,並內化成自己認為的知識。
(這些我們以為的知識莫非不是已經淨化過的,或者刻意傳達給你的一種大眾化宣傳?)
然後,我們有自己的評論、判斷或結論。
N.N. Taleb在他的<The Black Swan>裡面有一句話說到我的心坎裡:
"問題不是我們不知道,而是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拿新聞報導來說吧,每一件事情很少都是孤立的事情,但是我們通常沒辦法知道他的原因,僅能夠憑著媒體盡力(有時候還沒查證)去提供的資訊來增加我們對於事情的了解。
千萬別有結論。
這些資訊告訴我們的原因,可能在任何人事物都可能同時存在或滿足條件,但是卻不一定發生這樣的事件,對吧?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次我想稱讚我一個很好的男性友人他是一個好男人。
他確實是一個好男人。
他個性獨立、做事情負責任、幽默風趣、外型高大帥氣、聰明、熱愛運動(直到如今身材都仍保持的非常好)、也是個體貼又好相處的人。
因為他是個好男人,所以他很快就結婚了。
(滿足我開玩笑設定的第二定律:好男人好的程度與他結婚的速度呈現正相關)
不過,我一邊在寫的時候,一邊在思考,我描述我認為他之所以是好男人的這些優點之中,我自己一個也不少,但是,相較於他,我自己的Ms. Right在哪裡我都還不清楚。
如果定理是合理的!(先要有這樣的假設跟guts去開自己的玩笑)
那決定好男人結婚速度的,必然就不是上面說的這些內在或外在特質。
當然如果定理本身就有錯(我想這也不用懷疑就知道當中的推論漏洞百出),那依據著這個定理去發展的一些解釋、尋找的原因,因此而做出來的推論與結論,說不定更是錯得離譜極了。
每天都要很認真地發掘問題,從原因歸納出有趣的想法,但是別輕易地亂做結論。(或者做結論完,要抱持著下一秒就可以找出他的錯誤,大幅修改的想法。)
一幅畫能扯到這邊來,我想也夠會扯的了!
跟Kenzo少數的合照,畢竟只有兩個人玩的行程,不容易照出兩個人合影啊。
聽說是很有名的大師,他的設計影響了現代主義的設計。
實在很難理解顏色跟線條的拚湊如何造成巨大的影響。
不過,稍微回頭想一下這是二十世紀初的設計的話。
拿當時的觀點來看,說不定那就像第一批看到抽象畫的人一樣,驚訝地合不攏嘴吧。
畢卡索非常非常有名的Three Musicians。
我對於畢卡索只知道三件事情:
他是個禿頭、畫抽象畫、很早就成名了!
相較於很多畫家例如梵谷,死後很久很久才突然被大家重視他的成就。
死前孤獨,甚至不被肯定地死去。
畢卡索,你實在過得太爽了~~~
今天此行的最主要目的,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The Starry Night>。
這幅畫任何時候都有至少四五個人駐足觀賞,然後每個人都忍不住像我這個鄉巴佬一樣,伴在畫旁邊拍個不停。
跟莫內相比,梵谷的東西,對於我這個一竅不通的世俗人來說,容易了解多了。
看著這幅畫,會想到很多很多事情,很多不同的心情在心底浮起來。
某一次的星夜,我在跟朋友閒聊他去巴黎發生的艷遇。
我一邊靜靜地聆聽他的故事,一邊朝著特定的山上遠望過去,
望著點點星光,心裡在默默想著:如果我凝視超過半小時,那一頭是否會有流星劃下?
這樣的想法稍縱即逝,我又拉回注意力專注於朋友的話語之中。
而眼裡的那一幕卻不再四處張望,只停留在遠方的那道山。
突然間一道流星迅速畫過,我大聲驚呼!
連我的朋友也被我嚇到。
那個星夜,也是我最美的星夜之一。
大家都知道我喜歡偷拍正妹。嘿嘿。
這一幅的主題是夢(Dream)色彩很鮮明,內容也很有趣的一幅畫。
前面打好多感想了,這邊就留著改天再說吧。